防風險促需求,供需兩端金融支持加碼。
2023年一季度,中央對房地產表態整體延續積極,多次重申房地產支柱地位、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相比去年四季度,高層表態中增加了“防風險”這一高頻詞。地方65個省市83次松綁房地產政策,雖然政策出臺頻次相較去年四季度略有下降,但力度不減。房貸利率下限動態調整機制、下調購房首付比例等多方位支持居民按揭,但受到提前還貸潮等影響前2月住戶中長貸數據仍顯疲弱。金融層面多措并舉支持優質房企改善資產負債表,當前優質房企及白名單房企融資開閘,但行業面融資仍未有全面回暖。
展望二季度,中央政策將以穩為主,延續“托而不舉”的政策基調,繼續托底房地產市場,引導市場預期穩步修復,逐步化解市場風險,但不會搞強刺激,以免造成市場大起大落,更加側重風險防范化解,包括保交樓等政策底線繼續堅守。地方將以支持剛需和改善性需求釋放為切入點,進一步解除購房限制、加大財稅激勵,一線及強二線城市局部放松遠郊區域限購、下調落戶門檻、下調二套房首付比例、優化普宅認定標準等均是可選項,弱二線及三四線全面放開限購限售,加大財稅激勵力度和精準度。房企尤其是頭部優質企業融資環境將明顯改善,而對于出險房企仍需去杠桿、降負債。
第一,多次重申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,強調“穩支柱”。習總書記重要文章、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公開發言、住建部部長倪虹在“部長通道”的講話等均提到房地產對經濟、財稅收入、居民財富等具有重大影響,即房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。但需要強調的是,現階段決策層對于房地產的核心訴求是穩,而不是重回快速上升通道,也不是期待依靠房地產拉動短期經濟,這一點從倪部長對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的四點期望中足以看出——堅持房住不炒、大力支持剛需改善、防止大起大落、行業高質量發展。
第二,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開年住建部部長就明確表示“大力支持首套房,合理支持二套、政策向置換和多子女傾斜,原則上不支持三套”,為地方因城施策、擴大有效住房需求提供了重要遵循。
第三,防風險是房地產工作重點,特別是房企風險。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重點提到房地產風險以來,“防風險”逐漸成為高層就房地產行業表態的高頻詞。年初全國住建工作會議就指出要“抓兩頭、帶中間,以慢撒氣的方式防范化解風險”。2月總書記署名文章中提到“要防范房地產業引發系統性風險,要做好風險應對各項工作”。3月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,“三高模式”、中長期需求收縮、疫情等多重因素放大了房地產市場風險的外溢性。兩會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更是首提防止無序擴張。
……略……
2023年一季度,金融對房地產需求端的支持主要體現在三方面:
……略……
……略……
從房企融資情況來看,雖然當前優質房企及白名單房企融資開閘,但行業面融資仍未有全面回暖。2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為424.73億元,環比減少24.1%,同比增加9.5%。前2月累計融資總量為1084.32億元,同比減少20.38%,融資規模仍處于筑底階段。
我們認為2023年中央層面將延續“托而不舉”的政策基調,繼續托底房地產市場,引導市場預期穩步修復,逐步化解市場風險,穩住房地產這一支柱產業進而穩住經濟大盤。但結合住建部部長對房地產企穩回升的4個原則定義,我們認為中央層面政策力度不會太大,不會搞強刺激,以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和大起大落,也不會走用房地產刺激短期經濟的老路。
相較于需求端,供給側是中央層面政策的主要發力點?!氨=粯恰币琅f是必須堅守的政策底線。前期3500億專項貸款和2000億免息再貸款等一系列舉措支持之下,2023年前2月房屋竣工面積同比增長8%,僅次于2022年12月,為2022年以來次新高,顯示“保交樓”已取得一定實質性成效。但另一方面,部分地區紓困資金審批流程長、支取困難、覆蓋面有限等問題還亟待解決,不少項目繼續停工或表演式復工也客觀存在,保交付、穩民生依然任務艱巨。
可以預見的是,地方調控政策將進一步松綁,尤其是需求側,將以支持剛需和改善性需求釋放為切入點,進一步解除購房限制、加大財稅激勵,以促進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。
一線及強二線城市調控政策尤有放松空間。例如限購政策邊際放松,類似于深汕合作區、廣州花都放松限購,核心城市可以調整限購區域范圍,局部放松甚至放開邊郊限購,另外可以考慮適當增加投親養老、多孩家庭等特殊群體限購套數,下調落戶門檻、降低非戶籍居民購房社保要求等。又比如限貸層面下調二套房首付比例,交易層面優化普宅認定標準等。
弱二線及三四線繼續放開“四限”。類比于揚州等全面放開限購、常州等解除限售,壓力城市可以考慮全面取消限購、限售,破除制約合理住房消費的障礙。限貸政策進一步優化調整,用好房貸利率下限動態調節政策,執行首套房20%、二套房30%起的最低首付比例,調整貸款套數認定規則、取消認房又認貸等。加大財稅激勵力度和精準度,比如針對農業轉移人口、落戶青年人才發放購房補貼,再比如房屋征收采取房票安置,并在房票面值基礎上給予一定比例的激勵補貼。
正如住建部部長倪虹在兩會“部長通道”所說,防范化解房地產“灰犀?!憋L險要用“抓兩頭、帶中間”的方法,“一頭”是抓優質房企,一視同仁支持優質國有房企和優質民營房企,改善他們的資產負債狀況,滿足他們合理的融資需求;另“一頭”是抓出險的房企,一方面幫助他們能夠自救,另一方面嚴格依法依規處置,絕不讓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蒙混過關,要讓他們付出應有代價。
我們認為,房地產行業整體融資環境或將實質性改善,特別是優質房企將明顯改善。信貸、債券、股權三支箭將接續發力,其中股權融資或將是企業融資的重要工具,體現在從證監會“新五條”優化權益融資,到近期的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啟動。理想情況下,隨著股權融資規模不斷擴容,既能緩解房企融資困境,又能降低企業整體負債率水平,甚至還能構建風險共擔機制,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償債風險。
而對于出險房企仍需去杠桿、降負債。例如對于債券按期兌付確有困難的企業,可以通過協商予以展期或置換。又如在項目層面做好區分,即便是出險房企,也有一些銷售及回款能力較好的優質項目,仍需給予必要的融資支持,尤其要支持優質房企兼并收購受困企業項目。
筑底趨穩,住宅銷售轉正、投資降幅收窄。
3月15日上午,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1-2月宏觀經濟和房地產行業數據。國民經濟整體向好,經濟運行企穩回升。整體房地產市場也出現積極變化,主要表現在市場銷售轉暖、投資端降幅明顯收窄。1-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.6%,降幅比2022年全年大幅收窄,住宅銷售額更是同比增長3.5%。與此同時,房地產企業到位資金、開工投資方面的改善下,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.7%,2022年全年為下降10%。
……略……
據國家統計局數據:1—2月,商品房銷售面積15133萬平方米,同比下降3.6%;商品房銷售額15449億元,下降0.1%。二者較2022年12月末同比降幅均收窄28pcts。
1-2月全國商品房市場出現點狀回暖。住宅品類尤為突出,1-2月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0.6%,銷售額同比上漲3.5%。重慶、長沙、鄭州、廈門等弱二線城市以及徐州、淮安等三四線城市出現的點狀復蘇,優質的改善住房的成交增加使得住宅銷售額率先同比正增。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1-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為10209元/平方米,同、環比分別上漲4%和2%。一二線以及大灣區三四線城市商品房銷售表現率先回暖,帶動整體銷售均價結構性上升。
……略……
據國家統計局數據:1—2月,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669億元,同比下降5.7%。從規模上來看,1-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2022年下半年以來新高。
投資規模和增速的大幅回升主要源于兩個方面。一是房企資金面的突出改善。隨著1—2月份,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1331億元,同比下降15.2%。規模上為2022年以來次高。二是以房屋新開工和房屋竣工為主的建安投資顯著提升。
2023年隨著經濟轉暖,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。1-2月主要體現在銷售端和投資端整體增速大幅提升上。當前房地產市場還是處在調整階段,后期隨著整體經濟逐步改善,市場預期轉好,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企穩。
新房銷售方面,一季度銷售市場回暖主要源于經濟轉暖、防疫調整后剛需購房者抓緊低信貸利率窗口期,積壓購房需求的集中釋放。但從央行公布的居民中長期貸款水平來看,當前居民購房情緒仍不積極。同時1-2月點狀回暖的熱點城市當前也出現到訪認購量回落的現象。因此后續新房銷售規模和增速回升的持續性或將不足。
房企拿地方面,1-2月全國宅地供應明顯收縮,且由于“預供地”制度的推行供地節奏放緩。從市場端來看,雖然核心城市、優質地塊持續高熱,但企業端投資全面回暖仍難度頗大,市場仍是高度集中。展望未來,在政策寬松以及優質地塊的加持下,接下來核心城市首輪土拍熱度會較2022年有所上升,但上半年投資壓力依舊不然小覷。
房企施工方面,房屋新開工和竣工規模已由底部回升。隨著房企資金面情況改善以及停工項目陸續被盤活,后續建安投資在上半年仍將呈現積極回升的態勢。
在土拓投資低位緩增的預期下,建安投資將成為開發投資的主要支撐。在建安投資的支撐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將如期回升。但需要提出的是當前房地產投資仍較為乏力,后續開發投資增速整體回正需較長時間。
本文為《2023年一季度全國房地產總結與展望》刪減版
完整版專題購買請咨詢:021-60867863 吳經理
排版 | Jenny
|